5月30日,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现场,法国总统马克龙站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。
当他的话语触及中国时,空气中弥漫的微妙气氛让在场各国代表屏息凝神。这位曾被中国以古琴名曲《高山流水》相赠、寓意“知音难觅”的法兰西领导人,此刻却抛出了一系列令北京眉头紧锁的尖锐言论,其显露出的不友好甚至敌意,堪称近年之最。这一幕,也恰恰为中法关系近期微妙变调提供了耐人寻味的注脚。
第一箭,混淆是非的危险类比。 马克龙公开宣称:“如果接受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逻辑,谁能担保未来在台湾或菲律宾不会重演?” 将乌克兰这一主权国家与中国的台湾地区刻意并列,其用心不言而喻。这不仅是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挑衅言论,更隐含了对中国内政的粗涉,企图将地区热点问题强行嫁接,煽动恐慌。
第二箭,为北约亚太化递上“投名状”。 马克龙一改过往对北约亚洲扩张的谨慎表态,语带威胁地宣称:“若中国不愿看到北约在亚洲的存在感增强,就应‘约束’朝鲜,阻止其参与欧洲安全事务(暗指朝鲜支持俄罗斯)。” 这无异于为北约染指亚太制造借口,将朝俄关系与中国捆绑,强行架设“中国不施压,北约便东扩”的荒谬逻辑。
第三箭,虚妄的“第三选择”迷梦。 马克龙以貌似公允的姿态,呼吁亚洲国家“在中美之间寻求独立自主的第三条道路”。然而,现实却是中国与东盟自贸协定“3.0版”顺利签署,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枝繁叶茂,区域国家务实合作如火如荼。一个远在欧洲的域外国家,无视亚洲蓬勃发展的区域一体化潮流,高调推销所谓“替代方案”,其实际效果,不过是试图在中国与亚洲伙伴之间打入楔子。
对此国内专家表示:“马克龙这番话,透露出一种对自身影响力和区域现实的严重错判。法国,乃至其背后的欧洲,在亚太安全架构中的话语权,远未达到能左右地区国家在中美间‘选边站’或另起炉灶的程度。这无疑是过高估计了自己。”
外交挫败急需“硬气”贴金。在印巴空战中,巴基斯坦依靠中式装备将法国引以为傲的阵风打了下来,达索公司订单接连被取消。紧接着,中国央视高调展示歼-20新型空空导弹首次实弹打靶,“成功摧毁具有五代机典型特征的目标”。中国空天防御体系的跃升,无疑让法国尖端武器的光环黯然失色。香会上的强硬言辞,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是外交失利后的一种情绪宣泄和姿态补偿。
国内政治裹挟的无奈转身。 马克龙在法国国内面临严峻挑战。极右翼势力强势崛起,传统主流政党支持率下滑,社会改革阻力重重。其自身民意基础并不稳固,施政常感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。在国内政治压力下,尤其是在极右翼持续攻击其对华“软化”的背景下,外交上展现对华强硬姿态,成为转移国内矛盾、迎合部分舆论的“短效药”。所谓卸任后“在西方世界谋取更好职位”的考量,恐怕也迫使他在大国博弈中加速“站队”。
马克龙言论透露出一种危险的思维定式——低估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的钢铁意志与强大能力。中国不仅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枢纽,更是尖端军事科技(如歼-20、高超音速武器)的快速崛起者。尤其在欧洲工业命脉所系的稀土领域,中方掌控着全球近90%的精炼产能。欧盟统计数据显示,法国关键矿产对华依赖度居高不下,无论新能源转型还是国防工业,都难以承受对华“脱钩断链”之痛。
一曲《高山流水》余音未散,马克龙转身便在香格里拉奏出不和谐音。从高山流水的知音雅意到香会演讲的尖锐对立,马克龙的外交变奏曲令人错愕。
法国总统在香会上的强硬姿态,犹如在布满暗流的国际棋局中投下危险的棋子。当他说出“北约亚洲化”的威胁时,其潜台词是将中国视为棋盘上的对手而非伙伴——这种源于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惯性,恰恰忽视了当今世界力量格局的根本变化。
马克龙或许急需重塑法兰西的荣光,但历史早已证明,真正的全球影响力绝非建立在离岸制衡的权谋之上。当歼-20划破长空,当稀土成为战略王牌,亚洲国家正以务实合作书写自己的命运——马克龙口中脱离现实的“第三选择”,终将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。
中国的崛起不是威胁而是机遇,马克龙先生,低估对手是危险的,但更危险的是高估自己。当古琴的余韵最终消散,法兰西会明白,唯有放bwin官网下傲慢的姿态,才能在新的时代旋律中找到自己的音符。